c
为教育,我能做些什么
——读《教育的理想和信念》有感
宽甸镇中心小学 潘本钰
读书,是一种涤荡心灵的精神享受。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,都会与我们的生命交织、交融,成为我们举止修养里的一部分。苏轼曾言,“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”。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、生活里,虽然没有发觉自己能够达到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那种境界,但是,读书所带给我的力量却是不可小觑的,恰如炎炎夏日里的清风,吹散了倦怠,吹走了茫然。
十一假期,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积蓄能量的最好时光。在山水林田间行走,感悟大自然的馈赠感悟生活的原滋原味。如果带上一本书去旅行,那真的是一件妙事。在教育大咖的字里行间游走,我有幸拜读了肖川教授的著作。肖川,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教授,教育学博士,是我国生命教育领域的开拓者之一。他常对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见惯、习以为常的现象,给予学理上的阐释,并发掘其中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,从而以小见大、洞幽察微。
《教育的理想与信念》是肖川教授用十年的时间撰写的一本书,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,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重要领域和主题,包括教育的意蕴、教育的目标、教育与社会、师生关系、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。它力图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,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,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。在书中,肖川这样说,“不要把教育变成一把雕刻刀,按照某种意志把人塑造成为‘标准件’和‘工艺品’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人格,教师或者说教育者首先应该是对“人”的教育,而不是知识、文化等的传授和灌输。”就是这样的,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、没有故作姿态的矫揉造作与空洞说教,却以自然、真切的语言吸引了我,让我对我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。掩卷遐思,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:什么是好的的教育?为了好的教育,我还可以做些什么?
我是一名老师、也是一位15岁女孩儿的妈妈,我所能想到的最重要的、最有价值的事情,莫过于让自己班级的学生、自己的女儿受到更好的教育。因为,只有好的教育,才能让我们的孩子秉承渊深的学识、清明的才智、通达的性情、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。
可作为教师的我自己,又该为这样的理想和信念做些什么呢?教育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,在这条路上,我们也许经历风光无限,也许经历风雨满肩,这都是师者的常态。有人说,这是一段一眼看到头的日子,几十年如一日,一支粉笔写了又写,学生毕业了一届又一届。是呀,不知不觉,我已经从教22年,似乎每一个时期,我也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着“更好的教育”的教育境界。我只知道在教育这条路上,最有价值的东西从来都是看不见的,那就是为师者对教育的那股强大的信念。就是这样的信念,支撑我不断探索,不断创新。让我的每一天都那么的与众不同,就像沙滩上的贝壳珍珠,每一次收获新知的时刻,都在闪闪发光。孩子们成长路上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?是爱、是尊重、是自由,让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感,尊重让他们拥有独立人格。我觉得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,这条路上,是师生彼此生命的交融。
于是,我不断地问自己,在这样珍贵的时光里,为了更好的教育,我还可以做些什么?肖川给了我这样的回答——“把所学的东西忘掉,剩下的就是教育”,“良好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成为真正的人,成为他自己,成为不可替代的、立于天地之间的大写的人。”反思自己,是不是更多地去注重知识传递,在乎他们到底学没学会?我们是不在急匆匆的奔赶中,从一堂课到下一堂课而忽略了孩子眼神中的渴望?很多时候,我们会问“你怎么现在还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呢”,“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你不知道吗”?可是,孩子毕竟还只是孩子啊,他怎会一下子就懂事了呢?成长不是在讲道理和惩罚中实现的,而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遇到困难并且克服困难中偶然有一天所发现的。作为教师,我们所能做到的,首先就要有耐心、有爱心、能坚持、善思考,我相信,没有人永远是一块石头,而且,即使是石头,他也是能唱歌的。因此,在日常的教学中,我们还能够做到的就是不埋怨、不抛弃。什么是教育?在我看来,教育就是耐心加智慧。在肖川的《教育的理想与信念》中,我知道,为了教育,我还可以这样做:
1.学会等待
学会等待,我们要对学生少一点苛责,多一点理解;少一点失望,多一点信心;少一点冷漠,多一点亲切。学会等待,意味着我们要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,意味着我们要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。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,这正是新课程下的对学生评价机制的变化。我们要发展的看学生,“一份耕耘,一份收获”,只要我们付出真诚的努力,我们一定会有丰硕的收获。
2.学会分享
教师要给学生以更多的展示、引领和平等的给予,就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,学会与学生共同分享。教师学会了倾听,才能走进学生的世界,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世界。这就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应是展示,而不是灌输;是引领,而不是强制;是给予,而不是施舍。这也正是新课程下的教师的角色的转换和师生应该建立起来的民主、平等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体现。
3.学会宽容
教师学会了宽容,自然就会用自己的率先垂范,成为学生模仿的楷模,自然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。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,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。宽容孩子的特性,才会看到了更多不同的笑容。
4.要善于选择
教师要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,选择教育的时机,以及选择教育的途径和方法。例如,激励这一方式的选择。教师通过一个无意的手势,一句看似无关的语言,一个夸张的表情,都可以含蓄地、寓意深长地触动学生的心灵,达到使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目的,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、创造性,又开发了潜能。激励的运用要源于尊重,源于信任。一个出乎意料的处理,往往能促使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憾。所以说,教师要学会选择,只有教师具有不俗的选择能力,才能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。
5.学会合作
教师要善于合作,当然不仅仅是在与同事教育教学事业方面的合作,更重要的是:有了合作的意识,教师就会尊重和接纳学生的不同、差异、另类,甚至异端;教师就会“求大同,存小异”,作必要的妥协、退让、隐忍和放弃。作为教师,在合作中,可以与学生和家长建立互信;在合作中,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;在合作和接纳学生的同时,让学生接纳教师传授的知识、方法;在合作中,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、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前进的动力。教师善于合作、善于沟通,而又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,学生自然会通过观察、体悟、分析等自觉行动,达到教育的目的。
6.学会创新
学会创新,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探索以改进自己的工作,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,意味着我们要对司空见惯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出新的见解,当前的教育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,当前的社会也正提倡建设创新社会,因此,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成为当务之急,培养我们教师自己的创新精神更是迫在眉睫。要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,我们就一定要具有开放的头脑、进取的精神和探究的兴趣。
字里行间,我们可以跨越时空。据说,美国纽约东北部的撒拉纳克湖畔,镌刻着西方一位医生特鲁多的铭言:“有时,去治愈;常常,去帮助;总是,去安慰。”这段铭言越过时空,久久地流传在人间,至今仍熠熠闪光。幸运的是,我能够读到这15个字。我们都在各自的生活中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,我们相信什么,就会努力去成就什么。于是,我想:
作为教师除了“传道授业解惑”,我们还应更多地去尊重生命、尊重儿童、尊重教育,从“悦见每一个你所遇见的孩子”开始,不论如何,不去讽刺、挖苦,少些口头的批评、教育,多些帮助和指导以及你所能做到的无尽的抚慰和支持。这就是为了好的教育,平凡如斯的我们,还可以做到的。
Copyright : 版权所有 www.lnkdedu.com 宽甸教育局 宽甸教育局信息门户网站
辽ICP备2022003687号 辽公网安备21062402000044 政府网站标识码:2106000018
地址:辽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 邮编:118000
宽甸教育局主办 | 宽甸教师进修学校承办